杜泽逊 | 秘本梓行,幸何如之——《著名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序
传承文明 · 服务学术
中國的典籍歷史之長、數量之富、內容之博大精深,都是世所少有的。中國作爲文明古國,文化大國,很大程度體現在典籍上。早期的典籍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已經不存了,存世的古老典籍仍以《易》《書》《詩》《禮》《春秋》爲較早且重要。由此引發的歷代經、史、子、集四部著述,以及釋、道二藏,形成了龐大而嚴密的體系。乾隆年間官修的《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對古代典籍做出了總結性的研究,對我們治學有重要參考作用,張之洞譽之爲“良師”。像這樣的以記録古代典籍、研究古代典籍爲內容的學問,叫“目録學”。從漢代劉向《别録》、劉歆《七略》以來,這類書目歷代都有,而且不斷增加,這門學問也日見嚴密化、系統化。學術界把清代章學誠總結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作爲目録學的學術追求,把宋代鄭樵歸納的“即類求書,因書究學”作爲目録學的基本功用。清代以來,目録學與版本學緊密結合起來,輔之以校勘學、考據學,逐步形成了“文獻學”,大體可視爲目録學的升級版。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由於學術發展、方法進步,學術界對資料的需求越來越大,公共圖書館的建立和迅速發展,正好配合了這一形勢,古籍調查,古籍影印,海外訪書,新成果的産生,比過去迅速而且學術質量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産生的目録學成果,尤其各式各樣的書目,令人目不暇接。爲了總結這類目録學成果,學術界開始編製書目,開始彙輯書目的叢書,開始有計劃地整理標點書目、書志,可以説中國目録學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調查、整理、刊行目録學成果,是一項繁重的學術任務,理應有一個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常見之書到稀見之書的發展過程。而對稀見書目的調查研究和整理出版工作,顯然是目録學界具有難度而又特别緊迫的任務。多年前,我發現清代輯佚大家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藏書簿録》雖然是刻本,卻十分罕見,山東大學、臺灣大學各藏一部,臺灣的一部也是在山東做官的福建人龔易圖從山東帶到福建又轉歸臺大的,其他圖書館就没有發現完整的藏本。王重民先生曾爲馬國翰作傳,大抵也没見過全本。於是介紹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來了。我在參與《山東文獻集成》編纂過程中,發現《煙臺公共圖書館藏古籍書目》著録了一部《晚出書目記略》四册,稿本,不題撰人。經核查判定是王守訓的稿本。王守訓曾參加清國史纂修,故宮博物院有《清史藝文志》不分卷,黄縣王守訓、濰縣田智枚輯,清國史館稿本。這部《晚出書目記略》應是王守訓爲纂修《國史藝文志》所作的初稿。於是商之煙臺圖書館把該書收入《山東文獻集成》影印出來了。以前閲讀《藏書紀事詩》,其中“李文藻”條引用翁方綱《李南澗墓表》:“爲學無所不賅,齊魯間藏書家,自李少卿中麓、王司寇池北書庫,皆罕傳。君慨然以裒輯爲己任,曰《所藏書目》,曰《所見書目》,曰《所聞書目》,皆詳其序例卷次,志其刊抄歲月。”心嚮往之,而緲不可見。後讀乾隆四十六年葛鳴陽刻張有《復古編》,見附録李文藻《大雲山房所見書目》題跋一則,係李文藻撰萬曆丙子刊《復古編》跋,著録頗爲詳盡,葛氏謂“從周編修永年假得李郡丞文藻《所見書目》,內載前明黎維敬及郡丞跋各一則,亟爲補刊”。則李文藻《所見書目》確有其書,藏文藻摯友周永年家。又數年,見《東北地區古籍綫裝書聯合目録》著録《大雲山房書目三種》,李文藻輯,道光宮爽齋鈔本一册。似即翁方綱所云李文藻書目三種之傳鈔本。上世紀九十年代參加《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工作會議,黄永年先生持贈《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其中著録吳重熹《石蓮闇藏書目》稿本十二册,驚爲秘笈,後與輯《山東文獻集成》,商借無門,衹得作罷。聊城楊氏海源閣藏書目録刊行者《楹書隅録》及《續編》,又江標刻《海源閣書目》一册,王獻唐校印《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先師王紹曾先生主持整理《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亦云較備。唯楊保彝晚年呈聊城縣備案之《海源閣書目》六册(普通本目録)、《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善本書目)原本分藏山東省圖書館、韋力先生芷蘭齋,迄未影印。寧波范氏天一閣,爲我國藏書樓幸存之最古者,其書目有多種刊行,道光間諸城劉喜海任浙江布政使,曾編《天一閣見存書目》十二卷,稿本未刊,一九三四年膠州張鑒祥發現原稿,手自録之。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浙江舉辦文獻展覽會,曾借張鑒祥鈔本展覽,並商得張氏同意傳鈔副本。後張氏鈔本歸天一閣收藏,此目至今未刊。二〇〇四年至二〇一二年,余與門生纂輯《清人著述總目》,歷時八載,與事者三百餘位,製卡片百三十萬條,著録清人著述二十二萬七千種,其史部目録類著録一千四百五十種,未刊名家書目雜出其間。如《欽定四庫全書存目要略》二十六卷,烏程周中孚撰,稿本,日本静嘉堂藏。《武英殿東廡凝道殿存貯書目》十九卷,清鈔本二十册,所記多四庫底本及存目書原本,國圖藏。《裘杼樓藏書目》四卷,休寧汪森藏,道光十年諸城劉如海鈔本(劉喜海跋),國圖藏。《謙牧堂藏書總目》二卷,滿洲揆敘藏,道光十年諸城劉氏味經書屋鈔本,國圖藏。《清綺齋藏書目》四卷,海鹽張宗松藏並編,道光二十三年管庭芬鈔本,國圖藏,又清鈔本,上圖藏。《味經窩秘笈彙鈔總目》一卷,金匱秦蕙田編,鈔本,中科院藏。《抱經樓藏書目録》十二卷,鄞縣盧址藏,稿本,南圖藏,又民國鈔本,國圖藏。《西川李氏萬卷樓書簿》二十九卷,羅江李調元藏並撰,清鈔本(存二十一卷),川圖藏。《經鋤堂書目》四十七卷,望江倪模撰,稿本(三十二册),黄永年先生藏。《十萬卷樓書目》一卷,蕭山王宗炎撰,宣統元年鈔本,國圖藏。《注韓居藏書目》四卷,侯官鄭杰編,民國二十八年福州沈氏鈔本,福建圖藏,又一九六四年鈔本,福建師大藏。《士禮居藏書目録甲編》二十卷,黄丕烈藏,鈔本,社科院文學所藏。《慈雲樓藏書志》六十卷,上海李筠嘉藏,烏程周中孚撰,稿本,上圖藏,又民國李之鼎宜秋館鈔稿本,余藏。《道州何氏東洲草堂書目》一卷,道州何紹基撰,稿本,國圖藏。《影山草堂書目》,獨山莫友芝藏並撰,稿本二册,國圖藏,又稿本二册,臺灣漢學研究中心藏。《安雅樓藏書目録》四卷,嘉興唐翰題藏並撰,僞滿洲國英共讀樓鈔本,國圖藏,又民國燕京大學鈔本,北大藏。《衍芬草堂藏書目録》二卷,海寧蔣光焴藏並撰,稿本,浙圖藏。《弢園藏書目》一卷,長洲王韜藏並撰,稿本,國圖藏。《師石山房書目》三十卷,山陰姚振宗藏並撰,稿本,南圖藏,又殘鈔本(存醫家類),山東大學藏。《箋經室書目》,吳縣曹元忠編,稿本四册,潘氏著硯樓藏,又民國二十七年燕京大學曬印本,北大藏。這些稀見書目扃閉書庫,長門永巷,難得一見,倘蒙典守慨然,次第梓行,先賢心力所寄,後學渴慕獲償,幸何如之。是則寄厚望於“稀見書目書志叢刊”者也。